
便利蜂由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在2016年12月创办成立,涉及便利店、无人货架、共享单车三个业务。除了宣布无人货架点位数迅速达到5万点位以外,便利蜂还在去年12月收购了领蛙。“便利蜂、猩便利在去年下半年行业最火时,都犯了一个错误,单纯认为我的点位多,这场仗就赢了。其实不是这样。”陈惠鲁说道。苏宁小店项目负责人鲍俊伟则表示,一些企业在商品上做补贴,目的就是为了冲到一定单量,然后去融资,但是后来却融不到资,“因为那个数字有可能是假的,是高补贴之下砸出来的假数字。”
吕芳铭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表示,往工业互联网升级是必走的,关灯工厂效率提升了30%,库存降低15%。作业员减少了81%,他们变工程师、技术员。这需要资本支出,我们到今天终于看到一些成果。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要继续做。下一波AIoT、5G、高速电脑的需求,我们有基础,竞争有,我们想办法赢。
鸿海再次走到一个转折点。郭台铭辞任后的鸿海,虽然从股份上看,控制权仍在郭台铭手中,但他不会再亲力亲为鸿海的操作层面,后郭台铭时代开始了。在郭台铭退居幕后的同时,鸿海正处于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。从1974年一家塑料小厂,到2019年市值达1.06万亿新台币(约合2348亿人民币)的科技代工巨头,45岁“中年不惑”的鸿海正站在激烈变革的门槛上。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速不断下滑,鸿海的主营业务手机代工不断承压,在郭台铭计划中,鸿海已经在工业互联网、5G通信、智慧家居、智能汽车等领域布局。
京东城市总裁郑宇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城市计算负责人,也是几乎所有大公司纷纷争取的核心人才。之所以加入数科,是因为陈生强对于京东智能城市的定位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。“老陈对于商业和行业的思考非常深,他希望京东城市的格局一定要大,甚至以后成为再造的数科,可以拆分出来独立上市。”
责任编辑:马秋菊 SF186鸿海近年业绩不佳,面临管理风格及管理架构的剧烈变化;郭台铭退居幕后的同时,鸿海转型路漫漫68岁的郭台铭决定将鸿海集团董事长职务交给63岁的刘扬伟,7月1日起生效。他自己隐身于董事会,仅担任董事一职。过去连续七个月,郭台铭不断增持公司股票,累计持股9.6%。对不设置实际控制人的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商鸿海而言,他仍是最大股东。
02、城市分化:谁涨谁跌?分化,正在变成大概率事件。这里的分化,不仅指的是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分化, 而且还是楼市调控“因城施策”你紧我松的分化,同时还是炒房客与刚需迎面而来互抛表情的分化。城市分化,意味着普涨时代已经结束。楼市普涨,要么有经济、人口和城镇化狂飙突进的时代背景,要么大水之下的雨露均沾。当经济进入新常态,人口红利不复存在,而大水越来越遥不可及之时,城市之间必然出现分化。